新闻频道 股票 公司 宏观 快讯 基金频道 银行理财

散朗劲健书人生 洒脱秀逸画未来

2014-09-23 11:14:47 人民网
——记山东省菏泽市书画家李天军先生

  近日,我们专程采访了山东省菏泽市书画家李天军先生。李天军,男,1954年出生于菏泽高庄镇黄河岸边一个名叫李汲庄的小村庄。他自幼爱好书画,经艰苦的努力,在书画创作上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他边工作,边学习,边创作,用他手中的妙笔,为祖国的秀丽山河传神写照,同时也使自己的书画艺术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得到锤炼和提升。他的书画创作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与勤奋钻研,而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他现为菏泽市博物馆员,曾担任菏泽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省书协、美协会员。

山东菏泽书画家李天军先生在作画

  散朗劲健书人生

  李天军先生自幼聪颖、好学,喜读书,好写作,其作文多次在校被老师作为范文宣读传诵。稍长,喜书,爱画。多方搜寻大师中精品以临。并与多位国家级大师为友,亲聆他们传授、指教。其中,犹以何水法、游新民为厚。九七百杰之一,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之高足徐州画院孙茂祥老师更是亲密至交。

  李天军先生钟情于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钟情于山水,执着于以描绘家乡胜境风物为题材的山水画创作。他一方面注意技法的锤炼,另一方面注重实地写生,注重读书学习,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帖近自然,帖近传统,帖近时代。在艺术上,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在做人上,刻苦自励,从不张扬。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默默无闻、扎实奋进的精神,使得他在书画创作上能不断有所进步和提高。观展了他近期创作的一批山水画佳作,尤其是丈二巨作《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气磅礴,颇具气吞河岳之气。其扇面《吕梁风光》、《皖南揽胜》等更是小中见大,超凡脱俗,俊秀典雅。

  这一系列的作品,我们感到他立足乡土,书写山川,秉承山水传神的创作取向与创作实践,发扬中国山水画作以形传神的优良传统,无论在技法表现,还是在作品的构思立意上,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取舍,有自己的探索与创造,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快乐和幸福;每个人都希望收获事业的成功;李天军也不例外。他是一位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既非官也非款爷,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那个年代吃过苦、流过汗;以后的日子迫于形势也下过岗;但他都无怨无悔,用一颗正常的心去面对,理智的进取。对自己的书画理想不言放弃,用自己的人生坐标,寻找自己的乐趣;低调做人,诚实干事。

  心底无私天地宽。为此,李天军先生潇洒自如,勇于面对,活得有滋有味、丰富充实,其乐融融。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书画和写作。工作之余,他酷爱书法、绘画、文学创作。多年来的辛勤和汗水,多年来的刻苦和努力,让他收获了沉甸甸的金秋——充实的人生。他是国家一级编剧,是省书协、美协会员。他知道,艺术的路还很长,也会有艰难曲折,但他不会退缩,不会停歇。我们为他取得的可喜成绩而倍受鼓舞和欢欣。

  立志走属于自己的路,实现人生价值

  李天军先生是个十分真诚豪爽、十分让人信任的人。他乐意帮助别人,行善好施;在单位里,在小区里,人们都对他称赞有加。他总是从诚信和善良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言行。做不到的事,绝对不说大话、空话,总是认认真真,诚实做事。他说:“人生都要有理想,人生的路若干,自己要走那条路是自己选的;选准的路子就要脚踏实地走到底;哪怕即时不成功也不会后悔!为理想而奋斗吗。”

  李天军先生的家乡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他说,他是喝黄河水长大的,是黄河,是母亲河,滋养了这片土地,滋养了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他是个好学的人,是个务实的人;更是一个坚定信心刻苦努力的人。有条件要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为了创作,为了书画,他边拜师学艺,边自己学习创作、书法、绘画。在当时,他自己先后花了很多钱,购买了《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传世书法》、《金石大字典》、《怀素千字文》、《王羲之书法全集》等上百本书籍,认真学习、研读,刻苦练习、临摹,他临摹晋代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颜真卿、李邕,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兆页、倪王赞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清代傅山、王铎、八大山人等等,可以说每个时代他都学,博众家之长。认真学习、研读,刻苦练习、临摹,还先后苦练过魏碑、隶书、篆书、行草等,这样以来,他的书画技艺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只要功夫真,铁杵也能磨成针。”道理就是如此。

  在人们羡慕光环的背后,李天军先生常常通宵达旦,早起晚睡是常事。他明白:成功必须多付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篇创作,他都要反复斟酌,反复修改,知道自己满意为止。往往一篇作品,翻来覆去的就要用半沓子纸。成功的背后需要多少付出啊……多少次失败他都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他更坚定了前进的信心,更加拼搏努力。多看、多读、多学、多问,丰富自己的书本知识和社会经验。他志向不改,坚持在劳动之余创作;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在话下,吃别人不能吃得苦,下别人不能下的力。春去秋来,寒霜冰雪,他终于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的丰硕果实……。遇难不低头,成功不居傲;这就是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他。李天军先生从不自高、自大,总是谦虚进取;耕耘不止,写画不停。他的汗水没有白流,努力总有回报;终于,成就了他的国家一级编剧,他创作了好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他历时半年有余的呕心沥血之作——丈二巨幅《黄河之水天上来》被菏泽日报发表并收藏。

  洒脱秀逸画未来

  李天军先生那爽朗的笑声,睿智的健谈,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我们谈到画时,李天军先生说,要立根、立乡土,绘山川啊。他说:我喜欢国画、版画,还喜欢水粉、水彩、雕塑和油画……;我喜欢写实的风格,也喜欢变形风貌,包括抽象的灵感艺术;我喜欢老外的莫奈的印象派艺术感悟,也喜欢梵高的个性化笔力灵动的张扬色彩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以及达利的心灵艺术感悟绘画表现主义……;同时我更喜欢国人郑板桥清冷含蕴的竹,徐悲鸿狂奔的马,齐白石流动的虾,崔振宽绚烂的秋……。

  总之,我喜爱艺术的多元化,博采众长。他说:“莫奈已超出了传统,梵高又太背离传统。我在莫奈的画里看到一种生命的欣欣向荣,在凡高的画里看到一个扭曲的灵魂。然而,他们都是我们可敬的大师,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们是辛勤耕耘的楷模。我们要真诚地学习、景仰他们。

  我们的国画追求笔情墨趣,讲究气韵生动,是情随笔动,意之所至。我们国画用的材料,因宣纸和毛笔,一笔下去,无法更改,这是中国画的局限,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因为国画讲究的是“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自然是不能像西画那样可以随意进行任意刮掉涂改和取舍处理的方便。但是,并没有因此就显得表现力不足,它需要的是学习探索者长期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速成的。

  我们的国画还非常注意浓淡的变化;你比如画山,一般远物淡、近物浓,从而使画面产生远近、轻重、虚实的变化美。同样道理,书法用墨的浓淡,也能产生这种变化美;这种立体效果显然优于二度平面内变化的效果;古人用墨贵润贵枯,强调"笔酣而墨饱",这样写出的字具有洋溢柔和美。满篇枯固然乏味,而通篇润也未必妙言;像秋天中的金黄和深红,杂以枯、润会更佳。 这只是我个人的肤浅之见。

  李天军先生的宏论,让我们采访的几个朋友,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咱们的山水画也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们产生的原因是源自国人寄情自然的山水观和审美观。近现代的山水画大师,象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等这样的一批山水画大家,都是我们值得尊崇的楷模。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梦、文化梦的不断推进,山水画创作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开拓与发展……这是我们所希望和自豪的。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李天军先生的阐述无不透出,他在书画创作上的日趋成熟,谦逊的进取、艰苦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展出和发表,并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好评。艺无止境,在笔墨技巧与学养积累上,他的创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他,经过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刻苦攀登,一定会达到他人生光辉的顶点;一定会在书画创作上更上一层楼;更一定会有更大更理想的收获。

  故,李天军先生之书画,可谓是集众家之风,博百家之长。宋大才子苏东坡说过:“书画本一律”,值得我们将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去领会、思索、理解与探讨……。李天军先生入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后,更是技艺精进,挥洒自如。在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假以时日,厚积薄发。 李天军先生必有书画格调高迈,意境不同凡响的惊人之作面世,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王云飞 唐木新 叶青林 图/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