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股票 公司 宏观 快讯 基金频道 银行理财

用离任审计“高压线”倒逼绿色“政绩观”

2014-06-19 08:21:00

  四川绵阳市日前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出台,标志着今后绵阳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将要过生态环境关。(四川日报网6月19日《绵阳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新举措》)

  官员的政绩考核就如同各级政府管理者工作方向的“指挥棒”。长期以来,经济指标一直是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这种错误的政绩观无法促使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负责。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办法让许多地方为政绩而不惜破坏资源环境,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政绩”,给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通过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必将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最终会导致社会和经济的倒退。

  这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领导干部并非不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至少在中央三令五申强调“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大环境下,在耳濡目染中也不可能说不懂得生态文明的意义,只是在一些攸关利益的当口,他们在“装不懂”。毕竟,相较于发展经济与城市建设等“显绩”,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长期而艰巨的“潜绩”,在其任期之内可能很难看到成效。

  因此,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迫在眉睫。所谓绿色政绩观,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生态价值优先、整体利益最大化、未来利益至上为原则,以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理念。树立绿色政绩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转变唯GDP是论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国家已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考核官员的环保责任”已是大势所趋,保护环境应当为各级政府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之中,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政府所有的行动中,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地方发展。此次,绵阳市出台的《指标体系》,把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定之中,对领导干部就任前和任期内生态环境情况进行评分对比,彰显出绵阳市在环境保护中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

  笔者认为,把生态环境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中,意味着把生态文明纳入政绩考核之中,无疑是给领导干部再上了一条“高压线”,让他们时刻紧绷生态文明这根弦,让他们不能也不敢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从而倒逼他们树立绿色生态的“政绩观”,真正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确保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兼顾、同步、双赢,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顾一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