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股票 公司 宏观 快讯 基金频道 银行理财

生命如秋叶之静美

2014-04-16 11:25:07

  近日,一场肃穆的龙凤园“和园”骨灰生态接地葬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和生态葬,在贵州省龙里龙凤园陵园进行。

 

  在肃穆的音乐中,十位逝者亲属手捧骨灰盒缓缓走进会场

  文明生态葬式 突显生命尊严

  这里,没有阴森、凄凉,有的是祥和、安逸、宁静。在肃穆的背景乐声中,一队白衣少女,手持化蓝,缓缓向空,抛撒玫瑰花瓣。10名自主报名,分别来自贵阳、龙里的逝者家属们,手捧亲人骨灰坛,在工作员陪同下,缓缓走向会场。在人们静穆的目光下,将亲人送上高高的花坛。从省政协副主席李汉宇和参加活动的领导,围观群众,自动列队,手持菊花,缓缓步向花坛,向逝者鞠躬、献花,200多只鸽子翱翔起舞……

  生命如此神圣,如此有尊严!

  逝者进“和园”,入土为安。

  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文明、生态、环保、节俭的殡葬形式渐渐被人们接受。据贵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洪溢介绍,此次主动报名参加生态接地葬的10位逝者亲属,是贵阳市2011年推出生态节地葬以来,参加人数较多的一次。截至4月8日,采取生态接地葬方式,总共集体安葬87名逝者。

  张洪溢表示,使用这种公益、生态节地葬法,一方面减轻丧属经济负担,也为社会倡导“厚养薄葬”新观念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和表率。

  贵州省殡葬协会会长陈梅琳表示,殡葬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生态底线的保障问题。

  陈梅琳说,按照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所说,到2020年,全国节地生态安葬率要达到40%以上,受传统观念束缚,生态葬推行较难,目前仍未得到大多数人所认可。

  一方面是葬费用高昂,“死不起”成为老百姓的负担;一方面,几千年来“重葬厚殓”理念仍然难以根除,接受不了节省的生态葬,死人与活人“争夺空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加之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丧事大操大办,讲排场、绷面子,误把奢侈攀比当“孝心”,浪费了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大了群众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陈梅琳希望人们要树立厚养薄葬的新风。

  生命的价值是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亲人的奉献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昌在会上发言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洪昌在讲话中,表达了 生态葬更是对生命的尊重的观点。

  他说,由于自然环境的演变,加之人类活动的诸多后果,全球性的生态功能紊乱和环境退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把殡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到最小,引导人们崇尚科学的生活,正确认识生命和死亡,推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文明丧葬方式,实现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摆在各国政府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面前责无旁贷的使命,更是全世界的人们和国际殡葬业应当、也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每个人的生命获得,只有一次,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用她的青春热血,铸就了烈火中永生的绚丽人生;雷锋,用他时时、处处做好事,诠释了平凡生活的价值人生;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用她一生的卓越成功,昭示了人类的奇迹。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有点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价值是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亲人的奉献。而不是一场毫无价值,铺张浪费的葬礼。

  印度诗圣泰戈尔在诗中吟唱,“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生态葬是顺应自然和天地之道的生命仪式。

  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殡葬新风尚

  “殡葬改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客观需要”,陈梅琳对记者这样说。

  “生态殡葬、惠民殡葬”是殡葬改革的核心。对此,陈梅琳表示,一方面,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和救助保障制度,扩大基本殡葬服务覆盖面,强化基本殡葬服务的公益性,规范选择性殡葬服务市场行为;一方面,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殡葬需求,是殡葬改革推进中的任务。

  通过龙凤园“和园”生态节地葬式的启动,引导全社会理解殡葬改革的本质意义,是本次活动的题中之意。

  李汉宇在总结讲话中说, 此次的生态葬公益活动,其价值在于倡导一种“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殡葬新风尚,这对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我省,意义更为深远!

  他同时要求龙凤园负责人王劲松进一步完善陵园建设,给选择接地葬的家属提供缅怀亲人的场馆设施 。

  本次活动由贵阳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龙里民政局主办,贵州龙凤园承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昌,贵州省殡葬协会会长陈梅琳出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