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股票 公司 宏观 快讯 基金频道 银行理财

晒“三公”经费要扎好制度这扇门

2014-04-23 08:58:54

  2014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已开启。截至21日,中国已有超过90家中央部门公开其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安排。除了对民意的回应,已成惯例的“晒三公”也正在成为中国推动财政预算细化以及公开透明的突破口。(4月22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三公”经费,即人们俗称的“因公出国”、“公务车”和“公款招待”三项经费。今年90余部门选择集中公布“三公”经费,其公开的规范性更强,细化程度也更高,文件从形式至内容,都更清晰具体地回应了民众关于“花了多少钱”、“为何花这些钱”的关注,说明中国预算透明的完整性有所提高。

  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投入,公开“三公”经费关键不在于“有或无”、“多或少”,而是其透明度。要保证公开的透明,关键还在于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措施,确保制度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不流于形式,防止弄虚作假。

  健全约束机制,完善公开制度。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是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一要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目前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公开范围、方式、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而且,地方各级政府“三公”经费还没有全方位公开。要制定县级以上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日程表,明确统一的、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让公众有知情权、能监督打造透明政府,实现“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已公开的“三公”经费进行细化。要进一步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将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全方位审查“三公”经费支出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三公”经费公开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制定治理和改进的对策措施。

  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多层次、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目前我们大力推行的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行风热线、市长、县长公开电话等活动,都是接受群众监督的好形式。应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支持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对违规的领导干部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还要对相应地方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以此达到“一人曝光,警示一片”的社会效果。

  总之,“三公”经费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稳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敢于走“公开”的路,切实把握好、管得住、用得实“三公”经费,让有限的经费真正服务于民、回馈于民、造福于民。

  湘江金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