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各类影响因素包括欧美经济稳定复苏、中国刺激政策加大力度和频度,以及前期商品市场已然超跌从而在技术上具有修复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上原油价格不断回升的带动作用,商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反弹。但是,商品市场的积极表现也仅止于反弹而非趋势性的反转,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仍处于弱势修复及阶段性探底的过程中,这一过程或将贯穿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经济或将好于第二季度。
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是决策层的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已全面转向宽松的基本原因。近期,决策层之前一直坚持的防范地方融资平台及房地产贷款风险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具体来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在放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债,而银监会也在考虑允许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
短期内,商品市场需求的改善并没有特别的惊喜之处。而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中国经济企稳,那也只会是短期的稳定,因为周期性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化是长期的,这决定了经济进入缓慢下行通道成为从政府到市场的共同选择,也就使得经济好转背景下商品市场的反弹幅度不宜过分期待。低位振荡或仍是一段时间内商品市场的新常态。
从最新数据来看,1月~4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较1月~3月继续收窄1.4个百分点,至-1.3%;4月当月同比增长2.6%,为自去年10月份以来首次转正。数据显示,4月企业利润数据的改善主要源自企业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而这又与中国股市持续火爆及货币市场资金价格保持低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不过,1月~4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跌破2%,下行趋势依旧;4 月当月主营业务收入环比降幅较 3 月收窄,同比基本持平。这说明,企业利润总额虽然边际回暖,但主营业务收入仍在持续放缓,二者在走势上继续背离,实体企业需求的改善并未达到政策刺激的理想效果。在经济弱势背景下,企业加杠杆的意愿提升有限。决策层加大宽松刺激力度的动作也将持续展开。同时,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方案的逐步实施和落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将会出现好转,从而强化稳增长措施实际可以起到的作用。
其次,美元指数在美联储加息之前都会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而不断走高;同时,在美国经济日益切实复苏的支撑之下,美元指数已经再次进入上涨通道,这对商品市场的打压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美联储加息尘埃落定之后,市场对加息预期的炒作也将随之结束,这反而可能会对美元指数形成一定压制作用,进而利好大宗商品市场。从美元指数的具体走势来看,近期美元指数短期或将维持振荡调整态势,但向上趋势不变。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基本面方面,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仍在稳定地迈向复苏。尽管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季环比增长为-0.7%,较其初值增长0.2%大幅向下修正,但从就业市场等数据来看,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经12周徘徊在历史低位,说明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前景依旧看好。
二是,在技术面层面上,经过前期的大幅上涨冲高100关口之后,美元指数进行了调整。目前来看,M型双头形态基本走完,但仍有短期内横盘振荡整理的需要,美元指数在94到95的区间有较强的平台支撑。在美元加息的大背景下,调整之后美元会继续强劲向上走高。
三是,从主力持仓情况来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美元指数净持仓已处于近5年高位,短期内存在回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