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四个全面”已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政治词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常委对“四个全面”是如何阐述的,这些集中阐述透露出了什么信号?人民网记者梳理媒体报道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常委在各场合的讲话发现,今年他们共谈到“四个全面”50余次,内容既各有侧重,也体现出了阶段性的重点,其中“改革”、“发展”这两个关键词最为集中,出现了200多次。“从严治党”也是他们讲话中多番出现的关键词汇。(人民网)
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此乃民心之所望。
“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也就具有了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党员干部应始终牢记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公仆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不管是村官,还是社区干部,虽然职位低,但权力未必小,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他们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直接担负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落实、民生红利的普惠,对集体土地和资产等资源,以及公共事务的运行,也很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民生问题无小事。当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否让群众继续感受到改革的温度?怎样让经济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有效对接?无疑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现实考题。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法治“剑鞘”的保护,就会成为伤害民众的利刃。其实,简政放权堵在“最后一公里”,官员该为的不为,不仅是一种权力的“任性”,更是“懒政”“庸政”,是“变相腐败”。
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大量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基层,基层一时难以完全“消化”,难免会出现有流程不熟悉、有事项不了解、审批相对谨慎之类的情况。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干部都要心中有人民,我们的干部不是享受的,我们是服务,我们服务的不是比我们职位高的干部,而是我们治下的人民。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明白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