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股票 公司 宏观 快讯 基金频道 银行理财

治理“红包”不能限于“运动式”治理怪圈

2015-12-21 09:15:54

  作为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江西省委横下一条心,坚决遏制违规收送“红包”,明确提出在本届任期内持续开展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新华网》,6月2日)

  对待收受“红包”问题,江西省可谓下了“横心”,铆足了干劲:治理“红包”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对顶风违纪收受“红包”的典型案例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当官不能收送“红包”,收送“红包”就要丢“官帽”。如此高压态势之下,想必不少有收“红包”之心的官员,也不得不暂时避避风头,有所收敛。

  “红包”现象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然而,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红包”都是谁送的?送给谁的?目的是什么?是收“红包”者主动索取还是送“红包”者主动相送?答案是不言而遇的。给手握权力的大小官员送“红包”,必然是有所图,而且所图者的收益必然远远大于“红包”。

  据报道,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江西全省三级廉政账户收到“红包”及其他违纪款1.56亿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红包”问题118个、处理155人,省纪委先后11次通报19起典型案例。

  无论如何,送“红包”者必然是冲着官员利用手中权力。要么是想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谋取不当利益,要么为了办事或在办事过程中少受一些刁难。为什么收送“红包”顽疾屡治不愈?教育不力,惩处不严,制度不管用,这是江西总结的三个主要症结。

  但治理“红包”问题仍然困难重重。仅仅靠有“横心”还远远不够,更要有“恒心”。一次次集中治理,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根除。万不可搞成“一阵风”,更不能限入松一阵紧一阵的“运动式”治理怪圈。

  避免公权私用、公权寻租、暗箱操作,把权力运行有效地置于“阳光”之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才是治本之策。必须让干部们紧绷廉政这根弦,守住底线,把好“廉关”。管钱、管物、管人的权力削弱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就会得到压缩;菩萨如果不显灵了,烧香进贡的自然就会减少了。只有让心怀贪念的官员看见治理腐败的“横心”和“恒心”,才会对法律法规心生敬畏,而不敢去触碰反腐的“高压线”。 (文/殷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