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共享单车的盛行,人们在错综复杂的交通体系中找到了更加便捷、轻松的出行方式,共享,顾名思义,共同享受,它大范围的拉开了和谐美好社会的序幕,人们也随之热情高涨,觉得“这一步”共享十分关键和重要,是对我们是否具有“共享”能力的考验,也是未来更多“共享”的铺垫,随处可见的小黄车,约等于零的监管是我们用尽全身心的信任,去表达我们对民族的自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最好体现。我们用一种非常用力的共享方式,去攻克这场只能赢而不能输的“战役”。原因大抵是因为我们一路从荆棘密布中走来,走了太久,等了太久,那些由共享单车引发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比如不爱护单车,肆意停靠,违反交通规则等等,被盼望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其实如同尚未学会走路的小孩需要引路人的指引,尚未长大的树苗需要矫正板的牵制,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共享”,更需要扶持和监管,监管让“共享”更接近初心和初意。
共享单车该如何监管?有部分省市采用了“黑名单”监管模式,即通过政府与企业联合整治,双管齐下,用“黑名单”增加了合理、安全使用共享单车的威慑力,也由交通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改正机会,恩威并施,是他们对监管共享单车的理解。说起黑名单,细数起来,中国还是有很多黑名单机制的,比如移动、电信的话费黑名单机制、信用卡黑名单机制等等,但它们并没有给人们的生活掀起太多的波澜,大多数的人是这家无法办理业务了,转过背下家便轻松的完成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仁治”思维,导致信用评价一直无法在中国得到高效的应用,而共享单车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它范围广、影响大,一旦被纳入“黑名单”,信用评价过低的负面效应便可以轻易感知,它虽小,却以小著微,鞭子不大不疼,却轻轻拷问你的灵魂,这是我们“共享”的第一步,也或许是扭转“信用”观念的关键战役,总之,“共享”的岁月漫长,然而值得创造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