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查纠“四风”,各地整治公款吃喝等问题,取得成效。然而,也有单位、个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义列支公款吃喝费用,公款吃喝“潜入地下”。
“公务接待”在办理公务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必不可少?如果分清楚“做事”和“吃饭”孰轻孰重,或者说搞清楚工作的职责是“干事”而不是“吃喝应酬”,那么“公务接待”似乎变得不那么必不可少了。
“公务接待”需要正常化。什么是正常化?笔者愚钝以为:可口、家常管温饱便是正常化,鱼翅燕窝、鹿茸野味便是非正常化。简化吃饭的程序,把推杯换盏变为一茶一饭,把饭局溜须拍马换为话话民情,把十里相迎变为表里如一,把“接待”变为“民情交换站”,每一次的“公务接待”是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是为了切实的解决群众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官员干部加深交情的桥梁,更不是鱼肉百姓的避风港!
“公务接待”需要标准化。什么是标准化?目前政府部门对公务接待都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例如:10人以下的接待,陪同人员不得超过3人,接待需要有方案、有人名、有职务、有菜单,不得出现酒水等规定。从制度的层面看,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年来矿泉水瓶子装茅台、鱼翅冒充粉丝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意味着制度的标准化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严明制度,才可以真正做到“接待”标准化。
“公务接待”需要严打化。对于违规接待、超标接待等要予以严肃查处,要将坏典型、乱作为曝光,要将违规红线拉紧,触碰红线、僭越红线必须“严打”。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严打”一次强,也是印证古语“杀鸡儆猴”的道理,严打违规接待方可推动作风建设和厉行节约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查处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