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为”现象。“为官不为”现象直接影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事业发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因此,要深挖病根、找准病灶,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综合施治、对症下药,根治“为官不为”毒瘤。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有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崇高境界和强大动力。
二要敢于担当,提振“为官有为”的“精气神”。当前,我市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为此,我们要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在担当中求突破、谋发展、显有为。
三要苦练内功,提高“为官有为”的能力本领。艺高人胆大,有了硬本领才能真有为。首先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行正确有效的决策。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在总结实践经验中升华规律性认识,在集中群众智慧中完善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最后要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带出一支能够担当重任、妥善化解风险的优秀团队。
四要健全机制体制,夯实“为官有为”的制度保障。要务求实效推进解决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落实问题的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监督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日常考核、履责跟踪监督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制度,靠制度激发、机制倒逼,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推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环境。
五要营造浓厚氛围,打造“为官有为”的政治生态。要为“为官有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旗帜鲜明地褒奖和提拔那些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狠抓落实的干部,对那些怕出事、不干事的“太平官”、“逍遥官”予以问责和坚决调整,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不为者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