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娅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引领时代风气,文艺不能迷失价值方向;塑造民族之魂,文艺不能远离人民生活。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更不能脱离时代。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出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方向。只有摆正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为人民奉献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扎实基础。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既是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观理解和提炼加工,更是人民群众生活百态的产物和缩影。文艺作品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特定的大群体,只有植根人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的文艺作品才具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让人民喜闻乐见,为人民津津乐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找准文艺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点,坚持与人民结合、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使文艺工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让文艺作品赢得人民的点赞和喜爱。
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这是一根永远剪不断的情感脐带、文化脐带和历史脐带。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仰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同时扎根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人民的火热实践,我们的文艺才能描绘出中国色彩、讲述好中国故事,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与人民同在,文艺才能获得无穷的滋养;与人民同在,文艺之树才能长青;与人民同在,文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文/肖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