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 呼唤信用社会
“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如何才能有效地掌控风险、良性发展?3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召集部分驻京法学专家,举办了首届互联网金融反信用欺诈研讨会。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与民信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民信公司设立“反信用欺诈实训基地”,利用民信公司在小微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来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及案例,同时对民信公司的反信用欺诈工作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培训。
与会的法学专家一致认为,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市场中“野蛮生长”的典型案例,其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亟需加强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领域频频出现的信用欺诈、跑路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构建信用社会形成了极大的破坏力量。专家们呼吁,尽快建立法律规范,加大立法力度,让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健康成长。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春鹏说,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司法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在理论领域联合中国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法学专家,在实战领域联合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一贯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欺诈防范的民信公司,一起探讨互联网金融行业反信用欺诈的思路和方法,为打击信用欺诈、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用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工作做出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准备。
杜春鹏说,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将与民信联合成立课题组,共同承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研究课题,为民信提供反信用欺诈的相关专业技术支持和法律法规培训指导;同时将该公司生动鲜活的反信用欺诈案例和数据用于学术研究,以期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合作启动后,课题组每年还将共同发布“互联网金融发展白皮书”。
民信公司董事长付东海先生说,民信公司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始终将风险控制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此次与中国政法大学在互联网金融反信用欺诈领域的联姻,是民信公司祈望互联网金融行业加强自我完善、规范有序发展的一个体现。
付东海在发言中介绍了民信公司在信审、风控、反信用欺诈等实务方面的成功经验。他说,在民信公司业务快速、有序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借款客户包装和欺诈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出现了一批以信用欺诈为主业的机构,给这个行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民信公司通过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不同维度的审核及风险控制体系,加上对长期积累的大数据的研究后进行多维度的人群、行业及特点分析,不断对公司的风险控制、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完善、调整,从而有效地规避了信用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民信已成功发现、识破各类虚假包装信用资料900多起,涉及资金上千万元,有力地保证了出借端客户的资金安全。 而作为民信互联网金融具体业务载体的民信贷创新利用O2O(线下到线上)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民信线下团队对借款人强大的信用审核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了线上出借客户的资金安全,在中国信用体制和环境下,探索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未来,民信贷将会结合更多的实践和大数据分析,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通过产学研的有机互动,为反信用欺诈提供更多的前沿技术和实践案例,推动我们反信用欺诈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本次研讨会上,民信公司董事长付东海被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