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近期将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国务院1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治理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
“吃空饷”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从古至今,“吃空饷”的现象都存在,为何封建时期的这种陋习会延续至今,为何各级各部门一直都致力于整治的“吃空饷”专项行动却屡禁不止,并且越演越烈了?其实,“吃空饷”是制度的缺失,尤其是对影子权力监督制度的缺失,对人事、财务监督制度的缺失。只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去除“吃空饷”的毒瘤。
一是建立健全监督、惩治等制度,严防专制度的漏洞。杜绝“吃空饷”,必须要完善制度设计,同时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消除“吃空饷”者生存的土壤,另外,还要建立全面的问责机制,不仅要整治“吃空饷”者,更要严厉查处为其提供“空饷”之人,从源头上堵住“吃空饷”的嘴。作风建设久久为功,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在治理“吃空饷”上,政府部门拿出反腐的劲头、拿起法治的武器,就一定能根除病灶、解决问题。
二是单位进人、用人、财务等信息在阳光下,杜绝影子权力当操手。一则单位人事、财务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只有“一把手”、分管人事、财务和财务人员知道内幕,少数几个人形成利益联盟,虚报多报人头工资和经费成为“潜规则”游戏。二则人事、财务机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让“吃空饷”有机可趁。“单位进人、用人信息每年都要向职工详细公开,单位总共有多少人,又进了什么人、分在哪个部门,哪些人调出、编制是否调整,人数、职位、名字等都要对得上账。这样,哪些人在‘吃空饷’群众就能一目。